
免費下載


點贊 0

收藏 0

分享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鋼鐵的磷化處理注意事項
鋼 鐵 的 磷 化 處 理注意
? ? ? ? ? ? ? ? ? ? ? ? ? 鋼鐵的磷化處理
一、概? ? ? ? ? ? ? ?述
鋼鐵零件在含有錳、鐵鋅、鈣的磷酸鹽溶液中,進行化學處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層難溶于水的磷酸鹽保護膜的方法,叫做磷化處理(或稱磷酸鹽處理)。
二、磷化膜的外觀及組成
1、外觀:由于基體材料及磷化工藝的不同可由深灰到黑灰色,特殊工藝可實現
純黑色、紅色及彩色。
2、組成:磷酸鹽[Me3(PO4)2]或磷酸氫鹽(MeHPO4)晶體組成。
三、特? ? ? ? ? ? ? ?點
1、大氣條件下穩定,與鋼鐵氧化處理相比,其耐腐蝕性較高,約高2-10倍,
再進行重鉻酸鹽填充,浸油或涂漆處理,能進一步提高其耐腐蝕性。
2、具有微孔隙結構,對油類、漆類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3、對熔融金屬無附著力。
4、磷化膜有教高的電絕緣性能。
5、厚度一般為10-20μm,因為磷化膜在形成過程中相應地伴隨著鐵進行溶解,
所以尺寸改變較小。
四、用? ? ? ? ? ? ? ?途
1、防腐。
2、涂裝底層,潤滑性,再冷變形加工工藝中,能氧化摩擦,減少加工裂紋和表
面拉傷。
3、要用來防止粘附低熔點的熔融金屬。
4、變壓器、電機的轉子、定子及其他電磁裝置的硅鋼片均用磷化處理,而原金
屬的機械性能、強度、磁性等基本不變。
五、小? ? ? ? ? ? ? ?結
所需用的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生產效率高,保護膜又有不少優點,因此在汽車、船舶、機器制造及航空工業都得到廣泛的應用。
六、磷? ? 化? ?種? ?類
用于生產的磷化處理方法有:高溫、中溫、低溫的磷化處理,四合一磷化處理及黑色磷化處理等。
1、高溫磷化處理:在90-98℃的溫度下進行,溶液的游離酸度于總酸度的比值
為1∶6-9,處理時間為15-20分鐘。
特點:耐腐蝕性、結合力、硬度和耐熱性都比較高,速度快,磷化膜粗細均
勻。溶液加熱時間長,揮發量大,成分變化快,磷化膜易夾雜沉淀,沉淀物
難清理。
2、中溫磷化處理:在60-70℃的溫度下進行。溶液游離酸度與總酸度比值為1∶(10-15),處理時間為7-15分鐘。
特點:溶液穩定,磷化速度快,生產效率高,溶液成分復雜,難配制。
3、常溫磷化處理:在室溫下進行,溶液的游離酸度與總酸度的比值為1∶(20-30),處理時間為10-15分鐘。
特點:不需加熱,消耗少、成本低、穩定、耐腐蝕性差、結合力低、耐熱性
低。
七、各 種 因 素 的 影響
1、總酸度和游離酸度的影響:
1)總酸度:提高總酸能加速磷化反應,使膜層薄而細致。過高,常常使膜層過
薄。過低,磷化速度緩慢,膜層厚而粗糙。
2)游離酸度:過高會使磷化反應時間延長,磷化膜晶粒粗大多孔,耐腐蝕性降
低,亞鐵離子含量容易上升,溶液里的沉淀物增多。過低,磷化膜薄甚至
沒有磷化膜。
9、溫度的影響:溫度高加快磷化速度,提高附著力,硬度、耐腐蝕性,但在高
溫下,Fe易被氧化Fe沉淀出來,溶液不夠穩定。
10、零件的材料和表面狀態的影響
高、中碳鋼和低合金鋼較容易磷化,磷化膜黑而厚實,但是具有磷化膜結
晶粒多粗的傾向,低碳鋼零件膜顏色較淺,結晶致密,如果在磷化前進行
適當的浸蝕,可顯著提高磷化膜的質量。冷加工零件表面有硬化層,在磷
化前應進行強度浸蝕,活化零件表面,否則磷化膜薄而不均勻,耐蝕性較
低。
八、常見故障原因分析
1、磷化膜結晶粗糙多孔:
原因:1)游離酸過高。
2)硝酸根不足。
3)零件表面有殘酸,加強中和及清洗。
4)零件表面過腐蝕,控制酸洗濃度和時間。
2、膜層過薄,無明顯結晶:
原因:1)總酸度過高,加水稀釋或加磷酸鹽調整酸的比值。
? ? ?2)零件表面有硬化層,用強酸腐蝕或噴砂處理。
3)亞鐵含量過低,補充磷酸二氫鐵。
4)溫度低。
3、磷化膜耐腐蝕性差和生銹
原因:1)磷化晶粒過粗或過細,調整游離酸和總酸度比值。
2)游離酸含量過高。
3)金屬過腐蝕。
4)溶液中磷酸鹽含量不足。
5)零件表面有殘酸。
6)金屬表面銹沒有出盡。
4、磷化零件表面有白色沉淀:
原因:1)溶液中沉淀物過多。
2)硝酸根不足。
3)鋅、鐵、P2O5含量高。
5、磷化膜不易形成:
原因:1)零件表面有加工硬化層。
2)溶液滲入雜質,更換磷化溶液。
6、磷化層不均、發花:
原因:1)除油不凈、溫度太低。
2)零件表面有鈍化狀態,加強酸洗。
3)零件因熱處理加工方法不同。
7、磷化膜發紅抗蝕能力下降:
原因:1)酸洗液里鐵渣附在表面。
2)銅離子滲入磷化液。
? ? ? ? ? ? ? ? ? ? ? ? ? 鋼鐵的磷化處理
一、概? ? ? ? ? ? ? ?述
鋼鐵零件在含有錳、鐵鋅、鈣的磷酸鹽溶液中,進行化學處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層難溶于水的磷酸鹽保護膜的方法,叫做磷化處理(或稱磷酸鹽處理)。
二、磷化膜的外觀及組成
1、外觀:由于基體材料及磷化工藝的不同可由深灰到黑灰色,特殊工藝可實現
純黑色、紅色及彩色。
2、組成:磷酸鹽[Me3(PO4)2]或磷酸氫鹽(MeHPO4)晶體組成。
三、特? ? ? ? ? ? ? ?點
1、大氣條件下穩定,與鋼鐵氧化處理相比,其耐腐蝕性較高,約高2-10倍,
再進行重鉻酸鹽填充,浸油或涂漆處理,能進一步提高其耐腐蝕性。
2、具有微孔隙結構,對油類、漆類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3、對熔融金屬無附著力。
4、磷化膜有教高的電絕緣性能。
5、厚度一般為10-20μm,因為磷化膜在形成過程中相應地伴隨著鐵進行溶解,
所以尺寸改變較小。
四、用? ? ? ? ? ? ? ?途
1、防腐。
2、涂裝底層,潤滑性,再冷變形加工工藝中,能氧化摩擦,減少加工裂紋和表
面拉傷。
3、要用來防止粘附低熔點的熔融金屬。
4、變壓器、電機的轉子、定子及其他電磁裝置的硅鋼片均用磷化處理,而原金
屬的機械性能、強度、磁性等基本不變。
五、小? ? ? ? ? ? ? ?結
所需用的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生產效率高,保護膜又有不少優點,因此在汽車、船舶、機器制造及航空工業都得到廣泛的應用。
六、磷? ? 化? ?種? ?類
用于生產的磷化處理方法有:高溫、中溫、低溫的磷化處理,四合一磷化處理及黑色磷化處理等。
1、高溫磷化處理:在90-98℃的溫度下進行,溶液的游離酸度于總酸度的比值
為1∶6-9,處理時間為15-20分鐘。
特點:耐腐蝕性、結合力、硬度和耐熱性都比較高,速度快,磷化膜粗細均
勻。溶液加熱時間長,揮發量大,成分變化快,磷化膜易夾雜沉淀,沉淀物
難清理。
2、中溫磷化處理:在60-70℃的溫度下進行。溶液游離酸度與總酸度比值為1∶(10-15),處理時間為7-15分鐘。
特點:溶液穩定,磷化速度快,生產效率高,溶液成分復雜,難配制。
3、常溫磷化處理:在室溫下進行,溶液的游離酸度與總酸度的比值為1∶(20-30),處理時間為10-15分鐘。
特點:不需加熱,消耗少、成本低、穩定、耐腐蝕性差、結合力低、耐熱性
低。
七、各 種 因 素 的 影響
1、總酸度和游離酸度的影響:
1)總酸度:提高總酸能加速磷化反應,使膜層薄而細致。過高,常常使膜層過
薄。過低,磷化速度緩慢,膜層厚而粗糙。
2)游離酸度:過高會使磷化反應時間延長,磷化膜晶粒粗大多孔,耐腐蝕性降
低,亞鐵離子含量容易上升,溶液里的沉淀物增多。過低,磷化膜薄甚至
沒有磷化膜。
9、溫度的影響:溫度高加快磷化速度,提高附著力,硬度、耐腐蝕性,但在高
溫下,Fe易被氧化Fe沉淀出來,溶液不夠穩定。
10、零件的材料和表面狀態的影響
高、中碳鋼和低合金鋼較容易磷化,磷化膜黑而厚實,但是具有磷化膜結
晶粒多粗的傾向,低碳鋼零件膜顏色較淺,結晶致密,如果在磷化前進行
適當的浸蝕,可顯著提高磷化膜的質量。冷加工零件表面有硬化層,在磷
化前應進行強度浸蝕,活化零件表面,否則磷化膜薄而不均勻,耐蝕性較
低。
八、常見故障原因分析
1、磷化膜結晶粗糙多孔:
原因:1)游離酸過高。
2)硝酸根不足。
3)零件表面有殘酸,加強中和及清洗。
4)零件表面過腐蝕,控制酸洗濃度和時間。
2、膜層過薄,無明顯結晶:
原因:1)總酸度過高,加水稀釋或加磷酸鹽調整酸的比值。
? ? ?2)零件表面有硬化層,用強酸腐蝕或噴砂處理。
3)亞鐵含量過低,補充磷酸二氫鐵。
4)溫度低。
3、磷化膜耐腐蝕性差和生銹
原因:1)磷化晶粒過粗或過細,調整游離酸和總酸度比值。
2)游離酸含量過高。
3)金屬過腐蝕。
4)溶液中磷酸鹽含量不足。
5)零件表面有殘酸。
6)金屬表面銹沒有出盡。
4、磷化零件表面有白色沉淀:
原因:1)溶液中沉淀物過多。
2)硝酸根不足。
3)鋅、鐵、P2O5含量高。
5、磷化膜不易形成:
原因:1)零件表面有加工硬化層。
2)溶液滲入雜質,更換磷化溶液。
6、磷化層不均、發花:
原因:1)除油不凈、溫度太低。
2)零件表面有鈍化狀態,加強酸洗。
3)零件因熱處理加工方法不同。
7、磷化膜發紅抗蝕能力下降:
原因:1)酸洗液里鐵渣附在表面。
2)銅離子滲入磷化液。
還有剩余內容未讀
@ 盟友1256897462

聲明:說化有益·表面處理聯盟網資料文庫文檔均為用戶分享上傳,版權歸上傳者所有。文檔內容是行業專業性知識,知識的嚴謹度及實用性極強,因此部分價值極高的文章需要付費查看,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已付費文檔下載;付費記錄可在“用戶中心”-“我的訂單”-“我的文庫”內查看。由于知識產權的特殊性,付費成功后不支持退換,用戶應根據自身需求判斷是否需要繼續操作。
我們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需嚴格注明來源。同時,我們也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內容涉及侵權,請通過在線咨詢進行投訴,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