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堿性鍍鋅光亮劑配方
堿性鍍鋅光亮劑廣泛應用在電鍍行業, 禾川化學引進國外配方破譯技術,專業從事堿性鍍鋅光亮劑成分分析、配方還原、研發外包服務,為堿性鍍鋅光亮劑相關企業提供一整套配方技術解決方案。
堿性鋅酸鹽鍍鋅工藝具有鍍液組成簡單、結晶細致、鍍層易于鈍化、鍍層的彩色鈍化膜不易變色以及電鍍廢水處理簡單等優點。堿性鋅酸鹽鍍鋅的關鍵是選用合適的光亮劑,用于該工藝的光亮劑大致可分為載體光亮劑、主光亮劑及其他的輔助光亮劑。
1.載體光亮劑(初級光亮劑)
初級光亮劑也稱為載體光亮劑,主要起細化晶粒的作用;常與次級光亮劑相組合。載體光亮劑大多數含有一種或幾種有機胺、醇胺、含氮雜環化合物與醇及鹵代烷反應而生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1.1 有機胺與環氧氯丙烷的縮合物
DPE-I:二甲氨基丙胺與環氧氯丙烷的縮聚物
DPE-II:二甲氨基丙胺與環氧氯丙烷的縮聚物的季銨鹽
DPE-III:二甲氨基丙胺、乙二胺與環氧氯丙烷的縮聚物
DE: 二甲胺與環氧氯丙烷的縮合物
KR-7:鹽酸羥胺與環氧氯丙烷的縮合物
1.2 其他類物質與環氧氯丙烷的縮合物
甲醛、糠醛、吡啶、煙酸、乙醇胺、哌嗪、吡唑、咪唑等與環氧氯丙烷或環氧丙烷反應生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如:咪唑與環氧氯丙烷、有機胺的反應物, 常作為載體光亮劑使用。
1.3 其它類的載體光亮劑
現在國內外很多較新型的光亮劑也可以用聚胺砜類, 以及含有特殊官能團的
聚胺類化合物作載體光亮劑, 此類化合物具有光亮范圍寬、均鍍能力和深鍍能力好等優點。
常見的有一下幾種:
1)聚乙烯醇(PVA):作為氰化鍍鋅的載體光亮劑
2)聚乙烯亞胺及其衍生物:鋅酸鹽鍍鋅的光亮劑,可防止高電流密度區域被燒焦。
3)聚胺酚水溶性高分子
4)胺衍生物
所有載體光亮劑中,最常用的有DPE 類、DE 類、PAS、IME、MOME 等。
2.主光亮劑(次級光亮劑)
次級光亮劑也稱主光亮劑。主光亮劑大多采用可在鋅電極上還原的有機醛、酮類化合物以及氯化芐與吡啶羧酸的加成物或煙酸與氯化芐加成的季胺鹽。此類反應產物在強堿性鍍液中比較穩定, 可使鍍層結晶進一步細化并具有較好的光亮作用。
2.1 醛類
常見的醛類物質有:洋茉莉醛、藜蘆醛、大茴香醛、對羥基苯甲醛、3-甲氧基-4-羥基苯甲醛(香蘭素)
2.2 雜環化合物
煙酸、煙酰胺、及其季銨鹽
2.3 復配物
2.3.1磺化的洋茉莉醛:DEP-II加入少量的磺化洋茉莉醛,可得到較好的光亮效果;但是洋茉莉醛的加入量過大,會導致鍍層變脆,添加量0.1~0.2g/L,一次性添加不得超過0.1 g/L
2.3.2香草醛(香蘭素)
白色晶體,有濃烈的香子蘭氣味,過去常用作鋅酸鹽鍍鋅的主光亮劑。
2.3.3 BPC
目前應用較多的是:芐基吡啶嗡-3羧酸鹽,是煙酸與氯化芐的反應產物,代號BPC 1-芐基吡啶-3-羧酸鹽
3.輔助光亮劑
輔助光亮劑在現代堿性鋅酸鹽鍍鋅光亮劑中起著重要作用。常見的有下面物質:
3.1 三乙醇胺:可以消除鍍液中鐵離子的影響
3.2 2-巰基苯并噻唑 :添加量約10~50 m g/L
3.3 植酸:添加量0.1~0.2 g/L,可改善鍍層的均勻性
例如:(0.15 g/L植酸、0.2 g/L聚乙烯醇、0.3 g/L洋茉莉醛,可獲得較好的鍍層)
3.4 香蘭素與3-氯-2-羥丙基三甲胺的反應物,可防止發花
3.5 烷基咪唑與氯化芐的反應物
3.6 EDTA二鈉
可作為主光亮劑和輔助光亮劑的物質代號有: ZB-80、WB、BPC( 48% ) 、BPC( 32%) 、G30、G32、G35 、PEI-PS、PUB、PEI-B2、PEI-PJ、HAA、MAA、HD-35、IDT、ANA、IZE、TDMG 等。
4.堿性鍍鋅光亮劑參考配方
成分 | 質量百分比 | 成分說明 |
二甲氨基丙胺與環氧氯丙烷的縮合物(DPE-II) | 2-3% | 載體光亮劑 |
煙酸與氯化芐的反應物(BPC) | 0.6-1.0% | 主光亮劑 |
洋茉莉醛 | 0.1-0.3% | 主光亮劑 |
植酸 | 0.3-0.8% | 輔助光亮劑 |
聚乙烯醇 | 0.4-0.8% | 輔助光亮劑 |
通過對化工產品的配方分析還原,有利于企業了解現有技術的發展水平,實現知己知彼;有利于在現有產品上進行自主創新,獲得知識產權;有利于在生產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對化工產品的配方改進,配方研發,可以加快企業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提升市場競爭力,因此,對于化工產品的分析、研發已變得刻不容緩!

我們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需嚴格注明來源。同時,我們也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內容涉及侵權,請通過在線咨詢進行投訴,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