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第七屆環渤海表面精飾發展論壇在沈陽召開。中外表面工程行業科研院所、全國各地方協會、數百位企業領袖齊聚,匯聚企業家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本屆環渤海表面精飾發展論壇,由環渤海表面精飾發展論壇聯盟主辦,沈陽理工大學、遼寧省腐蝕與防護學會、新東北電氣集團高壓開關有限公司承辦。本屆論壇以「提升綠色表面技術 賦能新質生產力」為主題,聚焦新質生產力、綠色可持續發展等當下熱門話題,匯集眾多來自政產學研用領域的重磅嘉賓,探討如何弘揚新時代下的表面工程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推動中國表面工程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表面工程協會副理事長、承辦單位——新東北電氣集團高壓開關設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韓力高工主持開幕式。
? 中國表面工程協會理事長馬捷致辭,他指出,此次大會旨在促進表面工程行業區域產業的良性發展,加強不同地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論壇的方式,我們將借助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討表面工程行業區域發展的新路徑,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相信本次會議將會引發思想的碰撞和創新的火花,為行業區域發展開辟新的道路。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部主任鄭玉貴作了題為《抗沖蝕和空蝕表面微結構仿生構筑及性能研究》他指出,采用表面微紋理結構來降低沖刷腐蝕是一種具有開創性的新方法。以鈍性材料為研究對象,采用計算流體力學技術優化微結構的形狀、尺寸和布局,結合實驗評價結果,設計出一系列能顯著降低沖刷腐蝕的表面微紋理結構。研究了表面微結構的損傷與環境因素之間的內在關聯,建立了環境參數與微結構形狀、尺寸和布局間的匹配關系。
?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寧以《鎂合金化學膜制備與性能》為主題,誠摯分享了具有低密度、高比強度、優良導熱性和鑄造性能的鎂合金正被更廣泛地應用于工業領域。報告總結了鎂合金的表面微觀特性以及化學性能,提出了鎂合金化學轉化膜的設計思路,闡述了課題組針對不同使用要求制備的化學轉化膜體系的研究成果,為鎂合金在實際應用中的防護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
? 東北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張濤介紹了《酸比理論及其在腐蝕領域的應用》。他指出,“酸比”理論以界面反應“溶解-電離-沉積”過程為主線,兼顧成膜過程的熱力學和動力學,有效地控制界面反應,使涂層獲得預期的顯微形貌和耐蝕性能。隨后對酸比理論進行數學建模,提出“溶解-電離-沉積”模型。該模型融合了腐蝕熱力學與動力學,為材料表面處理、耐蝕合金設計提供了重要指導,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王為就《應用于連鑄結晶器的納米復合鍍再制造技術》做了介紹,她強調,鎳基及銅基納米復合鍍再制造技術,是在由離子及納米粒子組成的均勻懸浮液中,借助電場、磁場及液流場對束流離子及納米粒子運動的協同調控及其在結晶器表面的電沉積,對連鑄結晶器高溫耐磨層的再制造或者對結晶器銅合金母材的再制造。該項技術不僅大幅度降低了鋼材成本,而且實現了鋼企節能降耗,強力助推雙碳目標的實現。
? 新東北電氣集團高壓開關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韓力針對《鍍鉻工藝閉路循環技術示范》做了介紹,他表示,"傳統鍍鉻工藝,存在明顯缺點,其中之一就是含鉻、鉻霧抑制劑(PFOS等)的廢水、廢氣后續處理不徹底,對環境的污染嚴重。如何采用新技術、新工藝來取代、削減上述污染物,已成為當前迫切解決的問題。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采用增加洗滌塔、選擇性離子交換樹脂、蒸發器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水的回用率 95.9-99.88%;六價鉻的回用率95.5-99.98%;PFOS(鉻霧抑制劑)回用率95.5-99.96%。解決了①PFOS、六價鉻通過廢水、廢氣排放到周圍環境中,嚴重危害環境及操作者的身體健康;②缺乏除雜質離子的技術,回收液無法重新回到鍍鉻槽液中循環使用;③鉻霧抑制劑沒有檢測及檢測標準等難題,是一項值得全行業推廣的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
? 隨后,與后代表參觀了沈陽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國家級)
說化有益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注明來源說化有益: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 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778088800@qq.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