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下載


點贊 0

收藏 0

分享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附著力測試方法
附著力標準測試方法(D3359-93)
1、范圍
1.1藉由膠帶緊貼在鍍膜的切痕上,然后撕去膠帶的這些方式, 以評估鍍膜的附著力。
1.2測試方法A主要用在工作場所。測試方法B較適合運用在實驗室,但不適用超過125μm之膜厚。
1.3這些測試鍍膜附著力的方法均為適當的水平。
1.4多層膜厚附著力測試不過,可能生在膜與膜之間,因此,其附著力無法確定。
1.5測試標準不是要闡述安全問題,如果有的話,也是與使用有關。使用此標準者的責任是建立適?
當安全的練習并決定統一的使用限制。
2、參考文件
2.1 ASTM標準:
D609、D823、D1000、D1730、D2092、D2197、D2370、D3330、D4060、
3、測試方法摘要
3.1測試方法A--在塑殼鍍膜上做一個X型的切口,將測試膠帶粘貼在切痕上,然
? ? ?后撕去膠帶。附著力評估等級由0至5。
3.2測試方法B--在塑殼鍍膜上做6或11個直交方向的格子形切品,將測試 膠帶
? ? ?粘貼在切痕上,然后撕去膠帶。附著力評估系藉由文字說明及圖解比較方式。
測試方法B
4、儀器與材料
? ?4.1切割工具--尖銳刀具、刀峰角度15至30度,能一次完成數個切口。
? ?4.2切割指導--用手拿刀切割,可有鋼直線尺等工具。
? ?4.3尺--刻度在0.5mm的鋼尺,以便檢查每個切痕。
? ?4.4膠帶--半透明1英尺(25mm)寬膠帶,其粘著力為客我雙方共同接受。
? ?4.5橡皮擦--鉛筆端點上。
? ?4.6照明--用燈源來檢視切痕是否貫穿鍍膜。
? ?4.7放大鏡--檢查切痕的測試區域。
5、測試件
? ?5.1測試區域平面足夠大,切痕深度可連接到塑殼且其角度相同,就可得到好的測試結果。
6、測試過程
? ?6.1實施膠帶測試前,先選擇一塊干凈平坦的平臺。
? ?6.2將塑殼穩固的放置在固定的平臺上,使切痕達到如下所述之規定:
? ?6.3干燥的鍍膜厚度在50μm(含)以下,使切痕達到如下寬度為1mm,并完成11個切痕,除非雙
方有其它同意之規定。
? ?6.4干燥的鍍膜厚度在50μm至125μm間,每個切痕寬度為2mm,并完成6個切痕,膜厚超過
125μm,則使用測試方法A。
? ?6.5使所有切痕長度大約均為3/4英尺(20mm)長,切痕時使用足夠的力量。一次穩定的切開鍍膜
并到達塑殼。當成功的利用道板完成一次切割后。 可放置道板在另一未切割之面積上。
? ?6.6完成切割后,用柔軟的刷子或衛生紙輕刷鍍膜, 然后去除分離的鍍膜小碎片,
? ?6.7檢查切痕邊緣。如必須的話,用好的油石擦掉平面上的斑點,使另一次的切痕與原切痕成
90度角,并位在中心位置。
? ?6.8輕刷切痕并藉由光源檢查切痕,如切痕未達標準,則在另一位置做另一個格子切痕。
? ?6.9將外表二圈膠帶去除丟棄,然后穩定地撕開并剪下25±5mm長膠帶。
? ?6.10用手將膠帶平衡地粘貼在切痕格子上,然后用鉛筆上的橡皮擦擦膠帶,使膠帶緊密粘貼在塑殼阿上。?
? ?6.11在90±30秒內,用手抓住膠帶一端,以盡量接近900角方向快速地(不可急拉)拉回膠帶。
? ?6.12可使用照明放大鏡檢查被撕去的鍍膜面積,依照下列所述等級判別附著力:
5B:切痕邊緣完全平滑,格子鍍面無剝落。
4B:在交叉切痕處小片的鍍膜面積,須小于5%的鍍膜面積。
3B:沿交叉切痕邊緣有5%至15%的小片鍍膜脫落。
? ? ? ?2B:鍍膜沿著切痕邊緣及格子內脫落,其面積介于15%至30%。
? ? ? ?1B:鍍膜整塊或沿著切痕長條脫落,其面積介于35%至65%。
? ? ? ?0B:脫落面積較1B更壞
? ?6.13每一塊塑殼根據需要測試不同的位置。
還有剩余內容未讀
@ 小丸子

聲明:說化有益·表面處理聯盟網資料文庫文檔均為用戶分享上傳,版權歸上傳者所有。文檔內容是行業專業性知識,知識的嚴謹度及實用性極強,因此部分價值極高的文章需要付費查看,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已付費文檔下載;付費記錄可在“用戶中心”-“我的訂單”-“我的文庫”內查看。由于知識產權的特殊性,付費成功后不支持退換,用戶應根據自身需求判斷是否需要繼續操作。
我們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需嚴格注明來源。同時,我們也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內容涉及侵權,請通過在線咨詢進行投訴,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