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髓金屬表面處理技術總結大匯
除油常見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問題 | 原因 | 解決方法 |
? ? 脫脂效果不佳 ? | 1)?? 脫脂劑選擇不當 2)?? 脫脂時間太短 3)? ?脫脂溫度偏低 4)?? 脫脂劑濃度偏低 5)? ?噴射壓力低 6)? ?噴嘴堵塞,流量不足 7?)? 浸漬脫脂的機械作用力小 8)?? 工作液中含油量太高 9)? 脫脂后水洗不徹底 | 更換脫脂劑 延長脫脂時間 提高溫度 提高濃度至工藝范圍 提高噴射壓力 定期清理噴嘴 用泵循環工作液或搖動零件 更換槽液,并控制槽液中油的質量分數小于0.4%,并加強水洗,水洗水用連續溢流 |
工作液 泡沫多 | 1)?? 溫度太低 2)? 循環泵密封處磨損而進空氣 3)?? 脫脂劑選擇不當 | 提高溫度至規定范圍 -更換泵的密封材料 更換脫脂劑 |
水洗槽液 泡沫多 | 1)? 水洗槽溢流量太小 2)?? 循環泵密封處磨損而進空氣 | 加大溢流水量 更換泵的密封材料 |
水洗槽 堿度過高 | 1)?? 堿槽向水洗槽竄溶液 2)?? 零件帶太多的堿液入水洗槽 3)? 水洗槽的溢流量太小 | 改造設備,避免竄液 改變裝掛方式,或延長滴液時間 加大溢流水量 |
零件水洗后生銹 | 1)?? 工序間隔時間太長 2)?? 零件停在水洗段時間過長 | 工序間增加噴濕 零件不允許在此長時間停留 |
脫脂不徹底 | 1)、脫脂液濃度低 2)、脫脂時間短 3)、脫脂液溫度太低 4)、局部油脂太厚 | 增加脫脂劑的含量 延長脫脂處理時間 脫脂液升溫 利用擦拭等方法進行預處理 |
噴淋處理泡沬溢出藥液槽 | 1)、消泡劑加入量太少 2)、消泡劑失效 | 補加消泡劑 更換消泡劑 |
噴淋處理噴嘴堵塞 | 1)、脫脂劑沒有徹底溶解 2)、脫脂劑或脫脂槽內有雜物 | 將脫脂劑徹底溶解后再啟動高壓泵 消除雜物 |
除銹部分
問??題 | 原??因 | 解?決?方?法 |
? ? 除銹不徹底 ? | 1、除銹時間短 2、除銹液濃度低 3、高溫形成的氧化皮太厚、太致密 4、工件表面有油脂層 5、除銹液中鐵離子含量過高,除銹液失效 | 1、延長除銹時間 2、增加酸的含量,并按比例加入添加劑 3、延長酸洗時間,增加酸的濃度或采用其他機械方法輔助除銹 4、除銹前進行脫脂處理 5、更換除銹液 |
除銹液酸霧太大或工件經除銹液處理后有氫脆或過腐蝕現象產生 | 1、酸的濃度太高 2、除銹液中的添加劑加入量不足 3、處理時間太長 | 1、加水稀 ,調整濃度,使其保持在技術要求的濃度范圍內 2、液的不同,按比例加入添加劑 3、縮短處理時間 |
?
磷化部分
問??題 | 原??因 | 解?決?方?法 |
磷化膜結晶粗糙多孔 ? | 1、工件表面有殘酸 2、工件表面過腐蝕 3、亞鐵離子含量過高 | 1、加水稀 , 2、加強中和水洗 3、控制酸洗濃度和時間,補加添加劑 4、加雙氧水消除過剩的亞鐵離子 |
磷化膜過薄,無明顯結晶 | 1、工件表面不硬化層 2、亞鐵離子含量過低 3、溫度低 | 1、加強酸洗 2、增加亞鐵離子 3、適當提高處理溫度 |
磷化膜耐蝕性差,在干燥過程中出現返銹的現象 | 1、總酸度低 2、工件表面有殘酸 3、表調明顯呈酸性,表調失效 4、磷化溫度低 5、磷化時間短 6、促進劑含量不足 7、工件在干燥過程中重疊現象 8、工件局部有積水現象 | 1、添加磷化液提高總酸度 2、加強除銹后的水洗 3、調整或更換表調劑 4、適當提高磷化溫度 5、適當延長時間磷化時間 6、按要求添加促進劑 7、把工件單體擺放 8、改變工件放置角度 |
磷化膜不均勻有“泛彩”現象 | 1、除油不凈 2、工件表面有硬化狀態 3、工件因熱處理方法不同 4、促進劑溶解不均 5、磷化的各項指標中有未在范圍內的情況 | 1、加強脫脂 2、加強除銹使工件表面狀況接近一致或進行磷化前的表面調整 3、使促進劑溶解均勻后再進行磷化處理 4、調整磷化液及磷化處理的各項指標 |
磷化后工件有掛灰現象 | 1、磷化液中促進劑含量過高 2、磷化液中反應生成的沉淀物過多 | 1、停止加入促進劑,讓其反應或自然消耗 2、清磷化液中底部殘渣 |
磷化液呈深褐色(不含高溫磷化)磷化效果不佳 | 1、磷化液中亞鐵離子含量過高 2、磷化液長時間使用沒有及時添加補充,過分疲勞。 | 1、用雙氧水處理 2、適量填充磷化濃縮液,使其達到技術指標,加入適量的促進劑,再倒槽清理殘渣即可恢復狀態 |
鐵系磷化處理后的工件表面有返銹現象 | 1、工件表面油污未去除徹底 2、工件過腐蝕 3、工件在磷化或干燥過程中有重疊現象 4、工件表面有積水現象 | 1、加強脫脂處理 2、縮短除銹時間或間隙除銹液中加入添加劑 3、工件要分隔擺開 4、改變工件放置角度 |
磷化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 故 障 現 象 | ??????????? 產 生 原 因 及 糾 正 方 法 |
磷化膜結晶粗糙多孔 | 1、游離酸含量高; 2、硝酸根含量不足; 3、零件表面有殘液,加強中和和清洗; 4、亞鐵離子含量過多,用雙氧水調整; 5、零件表面過腐蝕,控制酸濃度和時間。 |
磷化膜過薄無明顯結晶 | 1、總酸度含量高,加水稀釋溶液或加碳酸鹽,調好酸的比值; 2、零件表面有硬化層,用強酸腐蝕或噴砂處理; 3、亞鐵含量過低,補充磷酸二氫鐵; 4、溫度低。 |
磷化膜耐蝕性差和生銹 | 1、磷化晶粒過粗或過細,調節游離酸和總酸度的比值; 2、游離酸含量過高; 3、低金屬過腐蝕; 4、磷酸鹽含量不足; 5、零件表面有殘酸。 |
磷化零件有白色沉淀物 | 1、溶液中沉淀過多; 2、硝酸根不足; 3、鋅、鐵、五氧化二磷含量高。 |
磷化膜不易形成 | 1、零件表面有加工硬化層; 2、溶液中硫酸根含量高,用鋇鹽處理; 3、磷化溶液滲進雜質,更換磷化液; 4、五氧化二磷含量過低,補充磷酸鹽。 |
磷化不均,發花 | 1、除油不凈,溫度太低; 2、零件表面喲鈍化狀態,加強酸洗和噴砂; 3、零件因熱處理和加工方法不同。 |
冷擠壓后磷化膜產生 條狀脫落 ? | 1、肥皂溶液里有雜質; 2、皂化前零件表面有雜質和沉淀物,重新磷化; 3、磷化年熱處理加工方法不同。 |
磷化膜發紅抗蝕能力降低 | 1、酸洗液里鐵渣附在表面; 2、離子滲入磷溶液。 |
粉末涂料涂裝 涂膜缺陷成因及解決方法
問???? 題 | 原????? 因 |
1、涂膜光澤不足 | 1、固化時烘烤時間過長;溫度過高; 2、烘烤內混有其它有害氣體; 3、工件表面過于粗糙;前處理方法選擇不當。 |
2、涂膜變色 | 1、多次反復烘烤; 2、烘箱內混有其它氣體; 3、固化時烘烤過度。 |
3、涂膜表面桔皮 | 1、噴涂的涂層厚薄不均; 2、粉末霧化程度不好,噴槍有積粉現象; 3、固化溫度偏低; 4、粉末受潮,粉末粒子太粗; 5、工件接地不良; 6、烘烤溫度過高; 7、涂膜太薄。 |
4、涂膜產生凹孔 | 1、處理不當,除油不凈; 2、氣源受污染,壓縮空氣除油,除水不徹底; 3、工件表面不平整; 4、受灰塵或其它雜質污染。 |
5、涂膜出現氣泡 ? | 1、工件表面處理后,水分未徹底干燥,留有前處理殘液; 2、脫脂,除銹不徹底; 3、底層揮發物未去凈; 4、工件表面有氣孔; 5、粉末涂層太厚。 |
6、涂膜不均勻 | 1、粉末噴霧不均勻; 2、噴槍與工件距離過近; 3、高壓輸出不穩。 |
7、涂膜沖擊強度和附著力差 | 1、磷化膜太厚; 2、固化溫度過低,時間過短,使固化不完全; 3、金屬未處理干凈; 4、涂工件浸水后會降低附著力。 |
8、涂膜產生針孔 | 1、空氣中含有異物,殘留油污; 2、噴槍電壓過高,造成涂層擊穿; 3、噴槍與工件距離太近,造成涂層擊穿; 4、涂層太薄; 5、涂膜沒有充分固化。 |
9、涂膜表面出現少量沙粒 | 1、噴霧堵塞或氣流不; 2、噴槍霧化不佳; 3、噴粉室內有粉末滴落 4、有其它雜物污染工件表面。 |
10、涂層脫落 | 1、工件表面處理不好,除油除銹不徹底; 2、高壓靜電發生器輸出電壓不足; 3、工件接地不良; 4、噴粉時空氣壓力過高; |
11、供粉量不均勻 | 1、供粉管或噴粉管堵塞,粉末在噴嘴處粘附硬化; 2、空氣壓力不足,壓力不穩定; 3、空壓機混有油或水; 4、供粉器流化不穩定,供粉器粉末過少; 5、供粉管過長,粉末流動時阻力增大。 |
12、粉末飛揚、吸附差 | 1、靜電發生器無高壓不足; 2、工件接地不良; 3、氣壓過大; 4、回收裝置中風道阻塞。 |
13、噴粉量少 | 1、氣壓不足,氣量不夠; 2、氣壓過高,粉末與流的混合體中空氣比例過高; 3、空所中混有水氣和油污; 4、噴槍頭局部堵塞。 |
14、噴粉管阻塞 | 1、由于噴粉管材質故,粉末容易附著管壁; 2、輸出管受熱,引起管中粉琳結塊; 3、輸粉管彎拆,扭曲; 4、粉末中混有較在的顆粒雜質。 |
噴涂中常見的不良問題和排除指南
現?象 | 主要相關的因素 | 排?除?指?南 |
色差 | 烘烤時間過長或過短,溫度過高或過低,烘烤爐局部異常 | 參照供應商提供的固化條件,調校檢查烘烤爐加熱部件狀況 |
涂層過厚或過薄 ? | 電壓的高低 掛具觸點或接地點導電不良 噴粉時間的長短 噴粉量的大小 噴槍和工件的間矩 粉末導電率 | 電壓在50-100KV范圍內高則厚、低則薄 清理掛具,檢查接地,保證良好的導電性 調整鏈條速度,增加或縮短噴涂時間 調整氣壓,提高或減少輸粉量 調整間距,近則厚,遠則薄 更換粉末或要求供應商提高粉末導電率 |
噴槍出粉不均勻 ? | 供粉器不正常 空氣壓力不足或壓力不穩 輸粉管過長 | 檢查供粉器是否堵塞,氣壓是否正常 加大氣壓和穩定壓力 盡量減少輸粉管長度 |
涂膜機械強度差 ? | 表面處理不當 固化嚴重不足或過度 涂膜過厚(特別是返噴產品) 粉末本身和固化條件不適應 | 改進前處理工藝 嚴格掌握固化條件,取得經驗數據 控制涂膜厚度在120um以下 遵照供應商提供的固化條件適當調整 |
涂膜表面存在氣孔、針孔及縮孔 ? | 工件表面留有殘酸或除油不凈 氣源凈化不夠 工件銹蝕嚴重,磷化膜疏松 受其他粉末的影響 受硅、酯類物品的干擾 粉末含水量高,低分子量物質過多 | 調整前處理工藝 設置多級凈化裝置,改善氣源純度 改變前處理工藝方法 清理供、噴系統,調換新粉 清除污染源,調換新粉 調換合格新粉 |
涂膜光澤過高或過低 | 固化溫度和時間的影響 受另一種粉末的影響 工件表面粗糙、銹蝕嚴重 粉末本身光澤低 | 固化過度則低,不足則高 盡量不要混用其他粉末 增加打磨工藝(或刮膩子),適當加厚涂層 調換適應要求的粉末 |
涂膜流平性差 ? | 固化溫度區域控制不當 涂膜太厚或太薄 氣壓、電壓太高 | ? |
幾種常見的電泳弊病和解決方法
顆粒的成因和防治 | |
顆?粒?成?因 | 解?決?方?法 |
1:槽液的PH偏高,堿性物質混入,造成槽液不穩定,樹脂析出或聚. 2:槽液和后沖洗液臟,過濾不良. 3:在烘干過程中落下顆粒狀的污物. 4:涂裝環境差. 5:工業用水水質不好 6:磷化殘渣,前處理水洗不充分. | 1:速將槽液的PH值控制在工藝要求范圍的下限,加強過濾. 2:加強過濾,推薦采用精度為25μm的過濾組件. 3:清理烘干室和空氣過濾器. 4:保持涂裝環境清潔,檢查并消除空氣的塵埃源. 5:加強磷化處理后的水洗,提高純水質量 |
針孔的成因解決方法 | |
針?孔?成?因 | 解?決?方?法 |
1:槽液中雜質離子含量過高,電解劇烈,被涂物面氣體產生多. 2:磷化膜空隙率高,也易含氣體. 3:槽液溫度偏低或攪拌不充分,使洗濕膜脫泡不良. 4:被涂物入槽液面流速低有泡沫堆積. | 1:排放超濾液,加純水,降低雜質離子的含量. 2:調整磷化配方及工藝,使磷化膜致密化. 3:加強槽液攪拌,確保槽液溫度在28∽30℃下進行. 4:使液面的流速大于0.2m/s,消除堆積的泡沫. |
縮孔的成因及解決方法 | |
縮孔成因 | 解決方法 |
1:被涂物前處理脫脂不良或清洗后又落下油污和沉埃. 2:槽液中混入油污,漂浮在槽液面 3:烘干室不干凈,循環風中含有油分. 4:涂裝環境臟,空氣中可能含有油霧,含有機硅物質等污染被涂物或濕涂膜. 5:槽液的灰份低,槽液被污染(從前面工段帶入或其它) | 1:加強被涂物的脫脂工序 2:在槽液循環系統設除油過濾袋,同時查清油污源,嚴禁油污帶入槽 . 3:保持烘干室和循環熱風的清潔 4:保持涂裝環境清潔. 5:調整槽液的顏基比,提高槽液的灰份,重新注入涂料,用過濾器濾過 |
電泳膜厚過厚的成因及解決方法 | |
漆膜過厚的成因 | 解決方法 |
1:涂裝電壓過高 2: 槽液溫度過高 3:槽液固體份過高. 4:涂裝時間過長. 5:槽液中溶劑含量過高. 6:槽液的電導率高. 7:被涂物周圍環境不好.? | 1:降低涂裝電壓. 2:降低槽液溫度. 3:降低槽液固體份. 4:控制涂裝時間,避免停鏈. 5: 排放超濾液,添加純水. 6: 排放超濾液,添加純水. 7:通常因泵、過濾器、和噴嘴堵塞而致 |
?

我們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需嚴格注明來源。同時,我們也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內容涉及侵權,請通過在線咨詢進行投訴,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