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的堿及其物理化學性質(zhì)
常見的堿及其性質(zhì)
常見的堿及其性質(zhì)專題
一、定義
1、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堿,堿常用通式M(OH)m表示。其電離方程式可記憶為:堿=金屬離子+氫氧根離子;或?qū)憺椋篗(OH)m=M m++mOH。即堿可以理解為是由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組成的。
由上式可知,在堿里跟一個金屬離子結(jié)合的氫氧根離子的數(shù)目等于這種金屬離子所帶正電荷的數(shù)目。在堿的組成里或堿在溶液中的陰離子只有OH,這是判斷是否堿的重要依據(jù)。
堿類中常見的有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鉀(KOH)、氫氧化鋇[Ba(OH)2],日常生活里會遇到的有熟石灰、氨水、氫氧化鋁和一些生物堿(有機堿類),如煙堿(尼古丁)、金雞納堿(奎寧)等。
二、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
NaOH | Ca(OH)2 | |
物理性質(zhì) | 白色固體,易潮解,極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熱,水溶液有澀味和滑膩感,俗名:火堿、燒堿、苛性鈉。 | 白色粉末狀物質(zhì),俗名:熟石灰、消石灰。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石灰水。 |
化學 性質(zhì) | 1. 跟指示劑作用: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 1. 跟指示劑作用: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
2. 跟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 2. 跟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Ca(OH)2+CO2=CaCO3↓+H2O Ca(OH)2+SO2=CaSO3↓+H2O Ca(OH)2+SO3=CaSO4↓+H2O | |
3. 跟酸反應: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 3. 跟酸反應: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2HNO3=Ca(NO3)2+2H2O | |
4. 跟某些鹽反應: FeCl3+3NaOH=3NaCl+Fe(OH)3↓(紅褐色) CuSO4+2NaOH=Na2SO4+Cu(OH)2↓(藍色) | 4. 跟某些鹽反應: Ca(OH)2+Na2CO3 =CaCO3↓+2NaOH(白色) Ca(OH)2+Mg(NO3) 2=Ca(NO3)2+ Mg(OH)2 ↓(白色) | |
制取 | Ca(OH)2+Na2CO3=CaCO3↓+2NaOH | CaO+H2O=Ca(OH)2 |
用途 | 廣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印染等工業(yè)。在實驗室里也可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 工業(yè)上用來制造氫氧化鈉、漂白粉,建筑業(yè)上用來制三合土、石灰沙漿,農(nóng)業(yè)上用來改良酸性土壤、制農(nóng)藥。 |
注意:① 晶體(固體)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表面潮濕而逐步溶解的現(xiàn)象叫做潮解。氫氧化鈉、粗鹽、氯化鎂等物質(zhì)都有潮解性,應注意密閉保存在干燥的地方。
② 氫氧化鈉有強烈的腐蝕性,使用時必須十分小心,要防止沾到皮膚上或灑在衣服上。如果不慎將堿液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如果堿溶液流到桌上,可以立即往堿液里加適量的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沖洗桌面,再用抹布擦凈。如果只有少量堿液滴到桌上,可以立即用濕抹布擦凈,再用水沖洗抹布。
三、堿的分類和命名
1. 堿的分類
根據(jù)堿在水里的溶解性,可以把常見的堿作如下分類:
(1)可溶性堿:KOH、Ca(OH)2、NaOH、Ba(OH)2等;
(2)難溶性堿:Cu(OH)2、Mg(OH)2、Fe(OH)3、Al(OH)3等。
2. 堿的命名
根據(jù)堿的組成:M(OH)n 一般稱為“氫氧化某”。
當變價金屬元素形成堿時,其:
(1)高價態(tài)的堿稱為“氫氧化某”,如Cu(OH)2 氫氧化銅,F(xiàn)e(OH)3 氫氧化鐵;
(2)低價態(tài)的堿稱為“氫氧化亞某”,如CuOH 氫氧化亞銅,F(xiàn)e(OH)2氫氧化亞鐵
注意:Ca(OH)2屬微溶性堿,它在參加反應時作為“可溶”處理。氨水(NH3·H2O)學名一水合氨,屬于常見的一種弱堿,其電離方程式為:NH3·H2O=+OH 。
三、堿的通性
堿之所以具有共同的相似性,是因為堿在溶液中電離出的陰離子都是共同的的氫氧根離子。因此堿的通性,可以認為是氫氧根離子(OH)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
1. 跟指示劑作用
結(jié)論:紫色石蕊試液遇可溶性堿變藍色(圖1),無色酚酞試液遇可溶性堿變紅色(圖2)。
圖1 圖2
2. 跟多數(shù)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KOH + CO2 = K2CO3 + H2O
Ca(OH)2 + SO2 = CaSO3↓+ H2O
Ba(OH)2 + SO3 = BaSO4↓+ H2O
結(jié)論:非金屬氧化物+堿 → 鹽+H2O
凡能跟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多數(shù)非金屬氧化物(CO、NO等除外)和某些高價金屬氧化物(如Mn2O7 、CrO3等)屬于酸性氧化物。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酸性氧化物中,多數(shù)能溶解于水,并跟水起反應生成對應的水化物—酸。因此,酸性氧化物又稱“酸酐”(如碳酐CO2、亞硫酐SO2、硫酐SO3、硝酐N2O5等)。
3. 跟酸的中和反應
NaOH + HCl = NaCl + H2O
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FeOH3+ 3HNO3 = Fe NO33+ 3H2O
結(jié)論:堿+酸 → 鹽+H2O
4. 跟某些鹽反應
3NaOH + AlCl3 = Al(OH)3↓+ 3NaCl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Ba(OH)2+CuCl2=Cu(OH)2↓+BaCl2
結(jié)論:堿 +鹽 → 另一種堿+另一種鹽
注意:① 能跟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堿必須是可溶性堿。
② 堿跟鹽要發(fā)生反應的條件是二者必須可溶且生成物中必須有沉淀、氣體、水三者之一。
四、考點
1、堿的稱量: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藥品時,要注意稱量一般藥品時,要在左右盤上放相同質(zhì)量的紙,如果稱量易潮解、有腐蝕性的藥品時,必須放到玻璃器皿中稱量,否則會把托盤腐蝕,造成稱量的誤差.固體氫氧化鈉是有腐蝕性的藥品,必須放到燒杯中稱量
2、堿的保存:
如果是固體氫氧化鈉,則要密封干燥保存,因為氫氧化鈉易吸水潮解,并且會跟空氣中的CO2反應,生成Na2CO3(圖3)。
圖3 圖4
如果是氫氧化鈉溶液,則要保存在玻璃試劑瓶中,一定要用橡膠塞,不能用玻璃塞,因為NaOH與玻璃中的SiO2反應,生成Na2SiO3,Na2SiO3在空氣中會變成膠體H2SiO3(圖4)
3、堿的用途:
NaOH:易吸水潮解,所以其固體可以作為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可以干燥堿性氣體,例如氨氣;中性氣體,例如氮氣,氫氣,氧氣,一氧化碳,甲烷,乙烯等;SO2,CO2,H2S,HCl,Cl2等氣體都不能用NaOH干燥
Ca(OH)2:a熟石灰是一種堿,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b從經(jīng)濟方面考慮,熟石灰取料方便、價格便宜,經(jīng)濟實惠;c熟石灰的溶解度小,同等程度下對土壤和植物的傷害程度小,并且容易使土壤形成團粒結(jié)構(gòu),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生長。d還能為植物提供一些無機鹽鈣元素,促進植物細胞壁生長。另外,多施、增施農(nóng)家肥,培養(yǎng)土壤肥力 作物種植前,以農(nóng)家肥為主施足底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zhì),改善土壤酸性.
4、NaOH的變質(zhì)研究:露置于空氣中的NaOH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CO2而發(fā)生變質(zhì),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NaOH變質(zhì)有三種情況:完全變質(zhì),部分變質(zhì)以及未變質(zhì),分別的探究方法為:
部分變質(zhì),由于產(chǎn)生了碳酸根并且氫氧根也是存在的,所以可以加入酸(例如HCl),現(xiàn)象為開始沒有汽包,過一段時間出現(xiàn)氣泡。發(fā)生的反應為: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Cl+CO2+H2O
完全變質(zhì),加入酸立即出現(xiàn)氣泡。方程式為:Na2CO3+HCl=NaCl+CO2+H2O
未變質(zhì),加入酸直至反應完成仍未出現(xiàn)氣泡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
1
2 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屬于堿,關(guān)于它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它們都易溶于水(B)都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
(C)都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有藍色沉淀生成(D)都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土壤
3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其化學式CsOH,則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CsOH溶液能與CO2反應
B、CsOH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C、CsOH溶液與硫酸反應生成的鹽的化學式為CsSO4
D、CsOH在水中能電離出Cs+、OH-
4物質(zhì)性質(zhì)決定它的用途,還決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體NaOH具有以下性質(zhì):①白色片狀固體②有腐蝕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熱⑤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實驗室中必須將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⑤
5 某固體粉末可能由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和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固體加入足量的水,攪拌,有不溶物;②過濾,向濾液中加入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下列對固體粉末成分的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A.一定有碳酸鈉 | B.一定有碳酸鈣 | C.可能有氫氧化鈉 | D.可能有氫氧化鈣 |
6某廠用氫氧化鈉溶液中和所排廢水中的硫酸,現(xiàn)改用氫氧化鉀溶液中和以得到鉀肥,若KOH溶液與原來所用NaOH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相同,則此時堿流量閥應如何調(diào)節(jié)()
A無需變動B.加大流量C減小流量D.無法確定
7由NaOH和MgO組成的混合物,測得其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40%,則該混合物中NaOH和MgO的質(zhì)量比為
A.1︰2 B.2︰1 C.1︰1 D.任意比
8如圖,錐形瓶內(nèi)盛有氣體X,滴管內(nèi)盛有液體Y.若擠壓膠頭滴管的膠頭,使液體滴入瓶中,振蕩,套在玻璃管一端的小氣球慢慢鼓起,則氣體X和液體Y可能是(??)
A.X是O2,Y是Ca(OH)2溶液 | B.X是CO,Y是Ca(OH)2溶液 |
C.X是SO2,Y是NaOH溶液 | D.X是CO2,Y是硫酸溶液 |
9向酸性CuCl2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圖象正確的是(??)
A. | B. | C. | D. |
10 已知氫氧化鈉必須密封保存,是因為(用反應式表示)。現(xiàn)有克已部分變質(zhì)的固體NaOH,將該固體加入100克稀鹽酸中,剛好完全反應,并產(chǎn)生克二氧化碳。求:(1)固體中變質(zhì)的物質(zhì)的質(zhì)量(2)反應后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11 化學復習課上,教師將CO2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們觀察前者變渾濁,后者無明顯現(xiàn)象。CO2和NaOH是否確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1)小華同學設(shè)計了甲、乙兩個實驗裝置來驗證,如圖所示,實驗現(xiàn)象為:甲—軟塑料瓶變癟,乙—“瓶吞雞蛋”。小虎同學認為上述實驗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小余同學提出了質(zhì)疑,他認為上述實驗還不足以證明CO2與NaOH確實發(fā)生反應,其理由是 ;
小華思考后,又補充了一個實驗來回答,這個實驗是
(2)小余同學認為可利用與上述實驗不同的原理,設(shè)計如下實驗方案,同學們來幫他完成:寫出方案二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由此探究,小華得到的啟示是
12實驗室采取了如下圖所示的一種裝置來研究種子發(fā)芽所需的條件,并將它置于適宜的溫室(25℃~35℃)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幾天后,發(fā)現(xiàn)位于水面以上與位于水面以下的種子都沒有發(fā)芽,只有位于水面處的種子發(fā)芽了,并且可以觀察到小試管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了。由此說明:
(1)種子發(fā)芽所需要的條件是。
(2)小試管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是: 。(3)U形管中放入的NaOH和CaO固體混合物的作用是:

我們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gòu)轉(zhuǎn)載、引用我們原創(chuàng)內(nèi)容,但需嚴格注明來源。同時,我們也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如發(fā)現(xiàn)文章內(nèi)容涉及侵權(quán),請通過在線咨詢進行投訴,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