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氰化鍍銅鍍層呈灰色,低電流密度處無鍍層,并好像有密密麻麻的細鐵粒在鍍層上沉積
原因分析:可能產生的原因:鉛雜質過多。在氰化鍍液中,少量的鉛(0.015~0.03g/L)能使鍍層光亮,常用的鉛鹽可以以鉛酸鈉或乙酸鉛的形式加入,常作為滾鍍銅鍍液的光亮劑,由于鉛與銅共沉淀,所以要經常添加,但是當鉛含量在0.08g/L以上時,將會影響鍍層質量,會使鍍層粗糙、發灰,低電流密度部位無鍍層沉積,當鉛含量高達0.5 g/L時,鍍層呈海綿狀。
??為了驗證以上判斷是否正確,進行了如下實驗:
a.取鍍液100mL,加適量氰化鈉,調高游離氰化鈉含量至上限;
b.此時鍍液呈淡黃色,加熱至60℃;
c.加入0.04g硫化鈉,攪拌溶液,此時鍍液中有黑色沉淀物產生,由此可見,鍍液的確是被Pb2+所污染。
注:向鍍液中加入硫化鈉時,看到黑色沉淀,此沉淀不一定是硫化鉛的沉淀,因為當鍍液中游離NaCN含量偏低時,鍍液中的銅也能與Na2S作用而形成黑色的硫化物沉淀,所以在處理鉛雜質前,先做一下小實驗,檢驗鍍液中是否有鉛雜質。假如生產的沉淀為白色,那么鍍液中只有鋅雜質而沒有鉛雜質。倘若形成的沉淀為灰黑色,那么可能既有鉛,又有鋅
Pb2+Na2S→PbS↓(黑色)+2Na+
Zn2+Na2S→ZnS↓(白色)+2Na+
處理方法:①硫化鈉處理法
a.調整游離氰化鈉的含量,有分析條件的工廠,將游離氰化鈉的含量調到上限值,以保證鍍液中的銅離子充分絡合;無分析條件的工廠,在補加氰化鈉時,充分攪拌,并觀察鍍液顏色,由青灰色變成淡黃色;
b.將鍍液加熱到60℃,目的是加速后面的沉淀反應,使沉淀顆粒粗大,以利于沉降和過濾;
c.在攪拌下,加入0.2~0.4g/L的已稀釋成10%的CP級硫化鈉,繼續攪拌20min;
d.加入1~2g/L電鍍級粉末活性炭,攪拌20~30min,靜置3h,再過濾;
e.分析調整成分,電解4h后,試鍍,鍍層正常。
②小電流電解處理法:電解除去鉛雜質的最佳電流密度為0.5~0.1A/dm2。

我們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需嚴格注明來源。同時,我們也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內容涉及侵權,請通過在線咨詢進行投訴,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