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是工業產品表面加工處理的一個環節,能夠美化產品,起到防腐的作用。但是,電鍍作業過程中會使用到大量的酸、堿、劇毒品、氧化劑、易燃易爆原料等危險化學品。因此,作業過程稍有不慎,就會引發生產安全事故……電鍍企業事故有哪些風險我們必須知道?

圖片來源:網絡
第一、中 毒
有毒物質能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3個途徑進入人體,可能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1. 氰化物中毒在電鍍銅、鋅、銀、金、銅合金和退鍍中,氰化鈉、氰化鉀、氰化亞銅、氰化鋅、氰化銀鉀和氰化金鉀等氰化物被廣泛使用。氰化物顆粒、粉末及含量溶液,遇酸或受潮會分解產生更易致人中毒的氰化氫氣體。若含氰鍍槽的布置、含氰廢水的排放和通風管路待存在缺陷,可能會產生氰化氫。例如:含氰鍍槽與酸銅槽、酸洗槽、鉻槽等酸性物質的距離過近;含氰污水與酸性廢水混合排入;含氰廢氣與酸霧共用一套通風裝置;零件表面的酸性物質未清洗干凈就進入含氰鍍槽,以上情況均會產生劇毒的氰化氫氣體,從而為事故的發生埋下隱患。氰化鈉和氰化亞銅的溶解過程屬絡合反應,若操作不慎,放出的熱量將會使溶液溫度急劇升高,甚至沸騰,分解產生氰化氫和氰氣,并可能造成含氰溶液外溢。含量鍍槽的工作溫度過高和電流密度過大也會導致氰化物分解和擴散。因為氰化物使用不當、通風不良和管理不善,導致作業場所產生大量氰化氫氣體,造成人員急性中毒,最終釀成傷亡事故。如2003年10月,浙江溫州某刀具公司發生了一起中毒事故,該公司在對廢水處理設施進行檢修時,檢修人員在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進入深達4.5m的還原反應池內,發生中毒,由于盲目施救,先后有5人進入池內,最終造成4人死亡,1人受傷,導致事故擴大化。事后檢測發現:池內氰化氫等氣體的濃度嚴重超標。2.有機溶劑中毒電鍍生產有時需要使用三氯乙烯、汽油、煤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二氯甲烷(用于退漆劑)、油漆、電泳漆和油墨等有機溶劑。使用時有機溶劑大量揮發,人體吸入后會引起中毒。如三氰乙烯在清洗槽內呈蒸氣狀態,若冷卻不足或零件帶出,會在空氣中達到較高沈度,直接影響操作人員的安全和健康。噴漆、電泳、油墨涂敷、退漆和零件清洗等作業,通常為近距離的手工操作,難以做到人員與有毒物質的有效隔離。若缺少良好的通風和個體防護用品,就會引起急性中毒,長期吸入也會導致慢性中毒。3. 酸霧中毒硫酸、硝酸、鹽酸和氫氟酸在電鍍中應用廣泛。酸銅溶液因空氣攪拌會形成酸霧;鹽酸除銹會逸出HC1氣體;高濃度的氫氟酸會揮發出HF氣體;濃硝酸退掛具和零件,會產生NO2等氮氧化合物。作業人員吸入酸霧會造成呼吸道刺激、炎癥和肺水腫,嚴重者會導致死亡。某電鍍廠使用硝酸退掛具,操作人員麻痹大意,貿然在硝酸中加入大量尿素而產生大量氮氧化合物,因缺少安全防護措施而造成當場昏死,送醫院后不治。長期接觸各類酸霧還會引起各類病變。4. 鉻霧中毒鍍鉻會產生鉻霧,若未添加抑霧劑則情況更為嚴重。現場缺少通風措施和個體防護用品,鉻物進入呼吸道,就會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和產生慢性影響。5. 其他次氯酸鈉溶液常溫下易分解,遇酸則分解更快,釋放出劇毒的氯氣。誤食含金、銀、銅、鉛等物質可能引起重金屬中毒。對鎳有過敏反應的人員,直接接觸鍍鎳溶液,很可能引起皮膚炎癥和濕疹,被稱為“鎳癢癥”。第二、火災、爆炸1.易燃液體火災、爆炸汽油、煤油、柴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油漆和油墨等均屬于易燃液體,具有高度易燃爆性。噴漆等涂裝作業時有機溶劑大量揮發,若未能及時將其排走和吸收,會形成易燃易爆蒸氣,很可能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在噴酒會場所使用的燈具、開關和電機等電氣設備,或與周圍的明火距離過近,或在作業場所吸煙,極易引起火災和爆炸。噴漆柜的設計、材料的選用、通風管路的布置和作業場所的建筑結構不符合安全規范要求,也會引發事故或使事故影響擴大。曾有一企業擅自將噴漆柜的排風裝置由高空排放改為經地下隔潮層后再向空中排放,以致大量易燃易爆蒸氣積聚在隔潮層中,達到爆炸極限,焊接作業時掉落的焊渣引起了爆炸,造成3人死亡6人受傷的嚴重后果。若噴漆房及通風管路內沉積的漆垢未事先清除,而進行切割、焊接等動火作業,也有可能造成火災事故。使用二甲苯、酒精和煤油等清洗零件,排出的廢液若進入廢水溝等低洼處,聚積后很可能引起火災爆炸。2. 氫氣爆炸電解除油和鉻槽電鍍過程陰極會放出大量氫氣,在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遭遇掛具與極桿接觸產生的電火花就會發生爆炸,產生震耳的爆鳴聲,沖擊波還可能引起槽內電鍍液噴濺。工作電流過大、鍍槽液面泡沫過多和現場通風不良等均是氫氣大量聚積的主要因素。另外、鋅、鐵等金屬陽極和零件的酸洗過程也會釋放出氧氣,有可能發生爆炸。3. 鍋爐的火災、爆炸蒸汽鍋爐在運行過程中,管路堵塞,壓力上升,若安全裝置失靈有可能造成超壓爆炸,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爐膛密封不良,飛散的火花會引燃周圍的易燃可燃物質,引起火災事故。非法制造和隨意改裝鍋爐很容易引發爆炸事故。4. 禁忌物料混合引起火災、爆炸雙氧水、濃硝酸、濃硫酸、三氧化鉻、重鉻酸鉀、高錳酸鉀和過硫酸銨等均屬于強氧化劑,此類物質與易燃物、有機物和還原劑等接觸均會發生劇烈反應,甚至引起燃燒。如三氧化鉻與乙醇、天那水和保險粉等接觸,即引起著火和爆炸;濃硝酸甚至與木頭接觸也能引起著火。若不注意氧化劑的存放和使用方法,可能引起火災、爆炸。5. 電氣火災電鍍廠房由于環境濕度大、存在腐蝕性物質,對電氣設備的安全使用構成很大的威脅。如超負荷運行、接觸不良、缺少短路和漏電保護措施、亂拉亂接臨時電線、電加熱等設置不妥、線路老化等均可能引起電氣火災事故。整流器若缺少冷卻將溫措施,導線截面積過小等引起電流超負荷,可能導致電纜著火。整流器與鍍槽距離過近,誤操作可能導致鍍液濺及電氣設備,使用電加熱管時槽內液位過低而未將發熱部位淹沒,產生的高溫將使塑料鍍槽著火,此類事故在電鍍企業屢見不鮮。第三、灼 燙1. 化學灼傷若對各類腐蝕品的危險性認識不足,違規作業,很可能引起化學灼傷。進行濃硫酸、濃硝酸和片堿等物質的搬運、裝卸、分取、稀釋或溶解,若缺少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很可能灼傷人體皮膚、角膜和呼吸道。若將水倒入濃硫酸就會發生沸濺,引起灼燙。若在塑料槽內稀釋濃硫酸,不注意控制稀釋速度和冷卻降溫,溫度升高會使塑料槽變形,造成泄漏。片堿的溶解過程可能形成強烈刺激呼吸道的堿霧,引起呼吸道刺激。氫氟酸對皮膚有強烈的腐蝕作用,人體沾上氫氟酸后未及時清洗,不久就會產生劇痛。2. 燙傷
若蒸汽、熱水管道和設備缺少保溫層,或直接接觸高溫溶液,均可引起燙傷。濃硫酸稀釋和片堿溶解過程產生的高溫也會引起燙傷的。人員在鍍槽上方行走或作業,不慎跌入鍍槽,如槽內是液堿、硫酸或鉻酸等高溫且具腐蝕性的溶液,后果則更加嚴重。曾有一個工人在電鍍硬鉻時不慎跌入鍍槽,造成全身大面積燙傷和化學灼傷,盡管搶救及時,仍無法挽回生命。
04觸電電鍍車間的電氣設備易遭受酸霧腐蝕,導致絕緣性能降低,操作人員的手沾有水,很容易引起觸電。如電加熱管金屬外殼未滿足敢防腐蝕要求,或未接地,或電熱絲與金屬外殼絕緣不良,或使用質量不合格的電加熱管,或裸露的接頭未做有效絕緣等等,均可能引起觸電。05機械傷害高速轉動的設備,如拋光機、拉絲機、通風扇和離心機等,若缺少防護措施違規操作,工人不注意著裝,均可能造成機械傷害。06粉塵在拋光、拉絲和噴砂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和細小纖維等,如缺少良好的通風和除塵措施,或未配備防塵口罩等,長期影響會引起肺部病變。07高溫在高溫季節,外部氣溫的影響加之高溫鍍液、電氣設備和烘箱等生產車間內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作業場所的溫度會超過人體的正常體溫,若沒有良好的通風和防暑降溫措施,長時間作業易引起中暑。如果缺少經驗,發現和救治不及時,可能造成傷亡事故。08噪聲滾筒、通風機、超聲波清洗機、空壓機和氣泵等電鍍設備產生的噪音往往使車間內的噪聲超過國家標準要求的80dB(以每天接觸時間8h計)。長時間的工作會造成人員聽力損害,并可能造成誤操作。09其他危險有害因素還可能存在起重傷害、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等危險有害因素。
聲明:說化有益·表面處理聯盟網專業視角欄目旨在免費為同行提供知識共享和儲存,所有文章均由業內專業人士發布(包括轉帖),文末都會標注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本站不保證文章等內容的有效性。
知識互通,攜手共進,我們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需嚴格注明來源。同時,我們也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內容涉及侵權,請通過在線咨詢進行投訴,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核實處理。